English

理性的力量

1999-02-0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罗素的书既具理性的魅力,又有可读的趣味。我知道只要真正读过罗素的人,写出的东西一定让人看之有味,诵之上口,想之无穷。罗素是“为难”人的,但不是刁难人的,所以他就有了许多有趣的故事。这些有趣的故事一显智者罗素的魅力,而这魅力的根基却是因了理性。还是举一个故事作证,是罗素与他学生维特根斯坦的。维特根斯坦拿他的专著《逻辑哲学论》到剑桥申请博士学位,答辩主持人罗素提问说,维老弟一会说关于哲学没有什么可说的,一会又说能够有绝对真理,这未免太矛盾。维老弟没大没小,拍着老师的肩膀口气不小地说:“别急,你们永远也搞不懂这一点的。”这样答辩就算结束了,罗素同意通过答辩。后来又有一次,维氏拿另一本书申请基金,正好归罗素来鉴定,罗素不喜欢这套新理论,而他的评语大意却是:这本书非常有创造性,但在他看来是错误的,然而同意给研究经费。赵汀阳先生提到这个故事时只用了一句话的赞语:“想想看这是什么样的胸怀。”

想想罗素与他的学生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时的那样一种胸怀,就自然会想起“当代中国美学‘复旦学派’”的主要代表人物蒋孔阳教授。在即将出版的自选集《美在创造中》自序里,他曾表示过做学问的基本态度:“为学不争一家胜,著述但求百家鸣。”所以,他说:“学问应以追求真理为目标,而不是以成派为目标。当然,在美学研究中如很自然地形成几个学派,并且能避免‘派性’这一后遗症,那应当是件大好事。”这种学术氛围的形成正是有了“为学不争一家胜”这样一种理性的治学态度,正是因了“著述但求百家鸣”这样一种开阔的治学胸怀。

自古以来,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文人相轻学人相敌的故事,而这些故事与文人学人心生偏激造成的误会紧密相关,而易生偏激又与那不宽广的心胸紧密相关,而狭窄的胸怀又与不明学理紧密相关。不明学理就是不愿意“尽可能在一切问题上都尽量发挥理性的力量,以便能使偏见或情绪化的判断少发生一点”。对一个人的学问,应用理性的目光去看待;对一个人的其他问题,就可以情绪化的眼光去认识吗?显然不能。

一般地说,理性的基础是学问。学问越大,对人对事理性的成分就越多。所以,应提倡人们多追求学问。

理性的力量是建设性的力量,而靠一种情绪整天在那里说“不”,尤其是夜郎自大地说“不”,那就是态度有些不端正了。你别误会了,情绪不是激情。我在讲理性之时,心中也在赞美着激情。激情同样饱含着理性,并且只有在理性基础上的激情才会真正长久而打动人。人,正是有了这样的激情才可爱,可贵。我深深地赞美着,赞美着这种“虽不能至,却心向往之”的理性的力量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